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哲學高考好棒棒?

關於法國哲學考試那檔事,很多人在歌功頌德,這是前年的我;很多人在評論反思,這是去年的我。

然而到了今年,作為一個越來越無趣的老頭子,我只能說我的看法如下:


我覺得哲學考試其實意義不大,就跟考社會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地理學、工程學、物理學、醫學、文學啥都一樣,其實都沒有啥特別的意義和功能。

有人說哲學可以增進思辨,可是事實上,增進思辨的東西真的相當多,我覺得聖經、四書、佛典、道藏‧‧‧甚至是看一本小說、在原野上奔馳、做一個化學實驗、到市場上廝殺、和別人合作辦一場音樂會‧‧‧都可以促進思辨。

重點在於我們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方法和刺激,給他們更多工具,而不是一股腦兒把理論知識都塞到大家腦裏面,這樣下來僵化自然可以說是終點;假使我們不好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哲學思辨而是一股腦兒塞理論下去,最後變成概念的互相堆砌鬥爭乃至於攻訐甚至是整天只會耍嘴皮子玩文字遊戲而非認真的對意義本身進行思考,那又要怪誰呢?

思維能力應該是天生藏在我們腦中的東西,教育的目的是要打開這間房間的門,不是往房裡灌水泥。你把蘇格拉底、尼采、柏拉圖、黑格爾通通塞進學生腦中,並不會比你把老子和孔子塞進去來的有意義。

你看,我們連學科能力最頂尖的那一群(應該說至少大學之前是的)受的大學教育也是這樣:一進去就塞臨床體驗、塞社會學理論、塞生化路徑、塞塞塞,然後學生就頭暈了,靠著天賦直覺的靈感抓住怎麼學習了靈機,最後才殺出一條血路。

當然這是個兩難:知識需要大量的累積,在這個學科分野和深化越來越複雜的世界,你很難像是古典那個時候出去逛一圈就體會甚麼是醫學的道理。然而我想至少老師可以是著傳承一些學習的經驗,然後不要刁難學生,彷彿自己念書的時候真的可以把那些都塞進去不會爆漿一樣。

法國是一個老牌民主國家,他有豐富的學院派底蘊,他的人民慣於思考這些哲思的理念,然而在台灣,我們逛的是廟會,春去秋來我們感受到的是五運六氣變化,過年時要請神拜天公‧‧‧講這些的意思是,我想如果能從生活中下手,學什麼都會比較簡單而且比較深化。

我並不是支持消滅菁英式的哲學教育或是各大學科教育,就像我也支持PISA強調閱讀這一點,然而我以為這需要配合更多的生命體驗。

要注意的是我並不反對知識教育,而是知識教育應當式建立在充分的配合與引導上,也就是說你不能隨隨便便就塞給學生糖解作用甚麼一大堆的,而是在糖解作用的基礎上並呈給學生你會看到的東西、你可以做哪些思考,生化是這樣才好玩、這樣才有意義。

如果我們的教育繼續以強加而非引導的方式,那麼學甚麼到最後就只會變成把自我和把學術通通都異化了。

以上僅屬個人一家之言。


(道術將為天下裂,我想老子不會意外)

沒有留言: